原标题:守护万家灯火 共筑宜居城市(主题)火山策略
天津三项举措促平安和谐(副题)
法治日报记者 张驰 范瑞恒
7月5日,朝阳从渤海湾畔缓缓升起,阳光伴随着晨钟、烟火气唤醒津沽大地,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万千百姓从容起居,孩子们在“护学岗”守护下有序入校,匆忙上班的人们在平安志愿者引导下安全出行,在“海河义警”“五老乡贤”“河西大姐”映衬下,平安天津的招牌成色更足。
点滴亮色,汇聚万家灯火。近年来,天津市持续坚持人民至上、点线面贯通、人物技联动、时度效统一,坚持专群结合、协同共治,全面提升平安建设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用心描绘人民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的美丽画卷。
建机制
架设“经纬线”
为有序推动平安建设,天津制定出台平安建设系列规章制度,从总体规划、重点工作、基层建设等方面,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措施,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天津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平安建设的强大效能,明确全市各级一把手坚决扛起责任,形成四级书记带头抓平安建设的新局面。
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平安建设条例》,明确了天津建立健全纵向横向联动、政府社会互动、群众参与齐动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格局,以“大平安”理念立法推进平安建设的有序进行。
2024年,天津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对群众使用频次多、关系民计民生和社会安全稳定的热线电话进行梳理调研,整合110、12348、12345等13家市级单位热线资源,研究建立了“热线联盟”机制火山策略,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2025年,天津制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就坚持科技赋能、数据驱动、实战导向、支撑一线,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进行部署推动,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让群众解决诉求“只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门”。
不仅如此,天津还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黑财”处置协调工作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法治化;建立健全“一点发起、全网响应”协同警务机制,初步打造了以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催生新质战斗力的天津样本。
扎实的付出带来“丰厚回报”,这几年天津平安建设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5%以上,平安建设考核在全国获评优秀,为护航天津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平台
筑牢“平安石”
警务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物业调解……今年5月底,《法治日报》记者走进红桥区和苑街道综治中心,看到7个窗口依次排开,满足群众日常矛盾纠纷化解的需求。
和苑街道办事处主任汤普森介绍,街道综治中心成立后,通过数据汇集共享机制,进行分析预警,实现从“事后响应”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针对此前辖区一审诉讼案件中物业纠纷占比高达80%的情况,综治中心从源头梳理矛盾,现场研判调度,压实物业责任,集中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汤普森说,如今,和苑街道各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普遍达到90%,业主们以物业高缴费率诠释着平安天津、和谐天津的新内容。
在天津,这种情况不胜枚举。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加强综治中心入驻力量,实现住建信访“一窗受理”、集中办理,案件办结率达98%。南开区华苑街道综治中心实现了司法所整体入驻,13个调解组织、42名调解员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力军”。武清区杨村街道综治中心统筹整合32个社区党组织、296个网格党支部、351个楼栋、5979个党员中心户,持续深化“警网”融合,做到群众诉求“即接即办、闭环落实”。
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启动以来,天津聚焦“管事管用”,16个区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投入运行,24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也在有条不紊推进,逐步成为化解群众矛盾的前沿阵地。
在解决“有形”的基础上,天津同步完善机制解决“有效”的问题,实现综治中心和“三所联动”“三室联建”有机融合。全市249个街乡镇建立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5473个社区村实现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室“三室联建”,确保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暖民心
共奏“和谐曲”
“老苏,桃子咋样?”“长势不错。”农忙时节,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村民苏某与段某乘凉时在地头闲聊说笑。
这场景要是放在两年前,不敢想象。彼时,二人因承租村集体土地发生矛盾纠纷,导致两家人几乎要大打出手。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迅速组织镇上‘法律明白人’、法律带头人、调解员齐上手,同时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劝导。”台头镇政法委员郑国彬介绍说,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大量案例实践形成了台头镇“三强化三推进”工作法(强化全面排查,推进矛盾纠纷兜底掌握;强化协调联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强化法治宣教,推进矛盾纠纷系统治理),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天津实践注入了新元素。
在天津,全市58.9万名群众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防范等工作。基于此,该市在2023年底共评选出包括台头镇在内的80个“枫桥式工作法”,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不仅如此,天津还推动政法力量和法治资源下沉,与群众共同执笔描摹平安天津美丽画卷。天津公安完善“双格双网”治理模式,与乡镇(街道)社区(村)协同配合,社区民警下沉社区由“可能”变成了“可行”;天津法院选派377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出“关爱提示”;天津检察机关对办案中争议大、有影响的案件开展公开听证1405次,既解“法结”又化“心结”;天津司法行政系统培养2.8万余名“法律明白人”,不断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在街道社区层面,化解矛盾纠纷的手段更为多元。以宝坻区宝平街道为例,物业纠纷由法院派驻街道的“安居工作室”负责调解,邻里矛盾由公安民警主导的“马哥调解室”负责介入,法律咨询、文书起草等问题由设立在街道的“宝平律法通”互联网村居法务助手帮忙解决。在行业领域层面,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相关单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协商调解中心,引导群众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由此火山策略,平安天津、法治天津的“四梁八柱”逐渐形成,刑事、治安案件“零发案”已成为该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标配。
配先查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